深圳的年轻人,会不会也变成“平成废柴”?
这是【深圳客·公共写作计划】的第 15 篇文章
近日,继《龙猫》之后,《千与千寻》确认将引进中国市场,引起了身边一众中国粉丝高呼要去电影院把“那些年欠过的票”补上。日本动漫文化,对于我们这代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而在今年五一黄金周,为了庆祝新时代令和的到来,日本渡过了史上最长的十天长假。不少生于平成的“平成废柴”们,因此在SNS上直呼患上了“黄金周忧郁症”。
短短十天时间里,“平成废柴”们的青春,似乎被切掉了一半——属于他们的平成时代,那些不温不火的青春岁月,一去不返了。
平成废柴,指日本平成年代出生一无所成的人,差不多是日本的90后。
他们纵情享受当下,不关心明天和未来。他们只关心“以自己为圆心,半径3米内的事情”。他们不想工作、不愿奋斗,连恋爱都懒得谈。他们沉迷于动漫、游戏、爱情动作片,能靠幻想解决的问题,绝不付诸实践。
从1989年1月8日—2019年4月30日,刚刚结束的三十年平成时代,不仅是“平成废柴”们人生烙印,也是年轻一代中国人的青春回忆。
近现代以来,日本对于中国的文化影响,共有二个高峰期。且前后正好相隔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第一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明治—大正时代。
伴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和新文化运动开启,大量“和制汉语”进入中国。至今对于现代中国人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的许多词汇,例如:人民、自由、共和、文明、科学、思想、客观、哲学、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等等这些词,都源自明治时期出现的日文汉语。
第二次则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平成时代。
现在中文网络常见的许多流行用语:人气、职场、达人、暴走、违和感、元气、社畜……等等,都是在平成时代的90年代前后,传入中国的现代日文用语。
平成时代的日本,不仅为现代中国人提供了许多流行新词汇,还为现代中国人提供了“小确幸、佛系、断舍离”的人生观,以及“二次元、cosplay、耽美”等源于日系动漫的审美观。
下面我们来读解其中几个在中文网络出现频率极高的关键词,来看看这些平成时代的日文流行词汇是怎样诞生的。
在平成时代的日本文学中,对中国读者影响最深的作家,非村上春树莫属。而村上春树庞大的作品群中,对中文阅读者最大的价值观输出,是“小确幸”。
“小确幸”的含义,是指“微小而确切的幸福”。而这个词最开始的出处,源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这本随笔集里有一篇标题略写为“小确幸”的文章,讲述如何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体会到一种微小但确切的幸福。
例如:给自己选一条内裤,又或者将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整齐地放入抽屉中——从这样一系列微不足道的动作中所品味到的幸福感,就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村上春树是个非常热爱欧美文化的日本作家。但他的“小确幸”美学,却是非常日本的。对于拥有“物哀”这一文化传统的日本人而言,在人生的无常当中,对于微小日常的点滴感恩,是感受生活之美的一种润滑剂。就像村上春树说的那样“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
中国人传统的美学观念,是“以大为美”——关于这一点,看看“美”字的写法就明白了。但对于追求以自我实现为目标的年轻人而言,“以大为美”固然很好,但“小确幸”却是最为适合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在都市化的个体孤独中、在无法确定的人生前景里,人们需要“小确幸”的碎片化慰藉,去弥补精神上的不安与焦虑,从而获得自我安慰与存在感。
“小确幸”的人生信条,更多存在于文艺男女之中。他们会为一朵花开而感恩。会要求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要美丽地渡过”——这句话也来自日本的女性教育家坂东真理子。
▲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断舍离”最早出现在日本,并成为2010年的日本流行语。当时经历过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家庭,许多人家里都“物资过剩”,堆满了日常生活中根本不需要的物品。因此一位名叫山下英子的日本人,适时提出了“断舍离”这个理念,号召大家“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事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让堆满物品、杂乱无章的家,变得清洁宽敞、整齐有序。就像人胖要瘦身一样,“断舍离”就是给物品减肥。
“断舍离”是转换生活态度的入口。人们通过“断舍离”,领悟到“断行、舍行和离行”这一精神层面的修行哲学。
▲ 《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而在2011年经历过“3.11东日本大地震”之后,面对生死无常,“断舍离”的生活哲学,开始与源于西方的极简主义相结合,出现以中产阶层为主流的“极限民”:也即舍弃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只保留极小限的生活物品。因为“极限民”们认为唯有“最小限的物品”,才能获得“最大限的幸福”。认为唯有摆脱物质的控制,不再依赖于它们,才能获得自由与解放感。
“极限民”的家空空如也,着装也只有清一色的黑白灰系列。这类色系在中文网络被戏称为“性冷淡风”,并受到时尚人士的青睐。
而“断舍离”的生活哲学,也正越来越受到中国社会的重视。成为中文网络出现频率极高的词。而近年来中国长盛不衰的瘦身减肥热,也可以归纳为“断舍离”的一部分。
关于“佛系”,百度的定义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
其实“佛系”并非什么新品种,而是日本宅男的一种进化体。
宅男(也包括宅女)在日文中写作“御宅”,是个由来已久的专用名词。源于江户时代武士阶层的问候用语,中文意思相当于“您”“府上”“贵府”。上世纪70年代动漫流行后,演变为对于动漫、偶像剧、游戏、各类模型收集发烧友之间的互相揶揄。并因为人数日益增多,而形成一种社会现象,又因时代不同而不断进化:
50年代出生的日本人被称为“前御宅世代”:这一代从小看着SF漫画长大,奉行“无气力、无感动、无关心”的三无政策,冷漠且个人主义。是褪色了的“冷漠世代”。
60年代出生的日本人被称作“御宅第一世代”。这是看《奥特曼》、《假面骑士》长大的一代。他们拒绝接受构成社会一员的自觉与责任,只想做社会的旁观者。他们在高度经济发展的时代中,感受着社会的无机质变容,体验着动漫、电子音乐等亚文化并与之一起成长,开始具备与“御宅族”相同的人格,被日媒称为“新人类”。
▲ 剧场版《 假面骑士AgitΩ PROJECT G4》
70年代出生的“御宅第二世代”,从小接受“机动战士高达”的精神洗礼,是伴随机器人动漫长大成人的一代,属于日本的“末期新人类”。
80年代出生的“御宅第三世代”,在成长岁月中邂逅的是日本动漫史上被视为里程碑的《新世纪福音战士》。这部极为注重人物内心精神分析的杰出动画,对于御宅三代的价值观影响很大,令他们成长为“世界系”人类。所谓“世界系”,是与动漫、游戏、轻小说等相关的日本亚文化中的一个物语型类别。在“世界系”作品里,主人公通常是被宿命化的战斗美少女与只为守护她一人而存在的无力美少年。“世界系”人类外表柔弱,但内心绝对自我,开始接近于“佛系”。
▲《新世纪福音战士(EVA)》
而诞生于平成时代的日本的90后,则是“御宅第四世代”了。就生活与成长环境而言,与第三世代所接触的动漫、游戏等相当重叠,几乎毫无文化鸿沟。都拥有“世界系”主人公的典型特征:绝对自我。而“绝对自我”正是“佛系”生成的基础。
因此,“御宅第四世代”的大部分表现,与下面的一段说明文几乎一模一样:“2014年,日本某杂志介绍最近流行的一种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总是嫌谈恋爱太麻烦,不想在上面费神费时间,也不想交什么女朋友,就单纯喜欢自己一个人,和女生在一起会感觉很累。”
这类“佛系男子”的别名,又称“平成废柴”。
▲《家族的形式》
“cosplay”是一个和制英语。源于英文的costume play,原意是指古装剧。组合成新的造语“cosplay”意思是指利用服饰道具以及化妆,扮演动漫作品或游戏中的角色。参与cosplay行为的装扮者则被称为“cosplayer”或简称为“coser”。
cosplay一词最早出现在80年代,但真正流行并广为人知,则是从进入平成之后的90年代开始。其中70%以上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因为cosplay需要购买或租赁不同服装、固定发型、进行不同的造型设计等等,很自然地形成极有盈利前景的商品市场。围绕cosplay开发的产品通常与人气动漫紧密相连,各种类型的店铺也在日益增加,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Cosplay的流行还带来漫画喫茶的另一种新形式,那就是女仆咖啡。女仆咖啡从本质上来说也是cosplay的一种:女店员穿上动漫中出现的可爱女仆服装,将客人视为主人,提供如同在私人住宅中一般的服务。首家正式的女仆咖啡店是于2001年3月开业在东京秋叶原开业的“CureMaid”。之后日本各地纷纷效仿,并迅速扩展到深受日本动漫文化影响的其他国家与地区。
▲ Maidolce是大阪最受欢迎的女仆咖啡厅之一
继女仆咖啡之后,接下来还出现了以男店员为主的“执事喫茶”、女扮男装的“王子咖啡”“少年咖啡”、萌妹系的“萌妹咖啡”、复古系的“巫女茶室”……等等各种cosplay系咖啡店或者夜店。
“二次控”则是二次元禁断症候群的简称,是动漫粉丝群体内部对痴迷于虚拟少女动漫人物的同伴们的一种特殊称呼。二次控们是典型的概念派恋爱主义,爱情对他们只是一种概念、一种幻想需求。
▲ 图来源于kknews
他们将自己封闭在动漫世界里,只对虚拟的动漫形象拥有观念化的恋爱幻觉,却对现实中真实的女性或情感则视而不见。因为有些二次控们拥有强烈的想要和自己喜欢的虚拟动漫人物结婚的欲望,所以现在日本网络甚至也出现了发行二次控与卡通人物结婚证明书的组织。当然,因为卡通人物属于非自然人,所以根据日本法律,这类结婚并不具备法律效应。
分析“二次控”出现的原因,有日本学者认为与这些人从幼年时代开始就生活在卡通人物的包围之中,从而丧失真实的生活感觉有关。二次控主要产生于御宅族群体当中。
“二次控”也是“平成废柴”之一。
不久前朋友圈里都在讨论996。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且每周只休息一天、工作六天的一种工作制,就是996,而这种996工作制,主要出现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
很多年轻人因此联想到日本的“社畜”。有人甚至办了一个“社畜博物馆”来表达对于996的抗议。“社畜”是日本企业上班族的自嘲用語,源于“会社”与“家畜”。也即“公司的牲畜”。
▲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社畜”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平成初期的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即将破灭之前,公司加班是常见的普遍现象。因此也培养了大批对于加班习以为常的“社畜类”员工。
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里,描述了羡慕野兽们自由生活的“社畜”生活,令许多反对996的中国人深感共鸣。但实际上“社畜”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形态。
▲ 《我,按时下班》
例如:有一类社畜们会为自己努力工作的样子而陶醉;还会用自己的工作态度去要求别人;而且,社畜们很在乎周围的看法,因此他们每做一件事情,都会在心里想“如果这样做,别人会怎样看自己?”;此外,社畜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就是认为金钱比时间重要。认为既然要多赚钱,牺牲时间是一种理所当然——从这一角度来看,也能理解为什么对于996这种工作制,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它“并不坏”。
小确幸、断舍离、佛系、cosplay、还有社畜——这些都是出现于平成、并在中文网络成为热门话题的关键词。
其实平成时代日本对于中国流行文化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宫崎骏、新海诚,还有海贼王、银魂、还有蓝胖子、小丸子、蜡笔小新、神探柯南、还有各种废柴的“丧文化”和卡哇伊的“萌文化”……,等等这些都是缘起于昭和、开花于平成的日本动漫文化。
实际上,整个平成时代,日本对于世界以及周边国家的文化渗透,基本上都源自动漫。在文章开头所提及的平成时代传入中国的现代日本流行用语,除了日剧和文学作品,大部分都是以动漫为媒介传入到中国并流行起来的。
“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这是“平成废柴”们面对现实社会的生活态度。虽然现在这个大环境还离我们可能很远,但看看台湾今天的年轻人和郭台铭那一辈的老人,他们在金钱和努力方面的价值观的差距,便值得我们深思。
唐辛子
旅日华人作家
主要作品《唐辛子in日本》《日本式中毒》《日本女人的爱情武士道》《漫画脑》,译有芥川奖作品《异类婚姻谭》、传记《我的先生夏目漱石》等。
◆◆文末福利
◆◆
Up Go亚婆角沙滩音乐节
惠州合正东部湾
5.25治愈开唱
扫描下方二维码
↓↓↓
关注“合正东部湾”公众号
↓↓↓
回复“大礼包”即可按照指引参与
☟
点击”阅读原文“
限时抢豪华滨海度假大礼包!
【圳长原创 | 欢迎转发 | 未经许可 | 谢绝转载】
想勾搭宇宙最酷深圳客,请联系圳长
○个人微信:szkzz0755
○商务联系:13691780811
○ 微博@深圳客Shenzhene